• 介绍 首页

    末世女只想种田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31章
      他们回到屋内,赵铮从一个隐蔽的墙洞里拿出一个沉甸甸的粗布钱袋。他将里面的钱倒在桌上,铜钱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。
      成色很好的碎银子和几锭小银元宝,加起来一共四十八两。
      铜钱用麻绳串起来的,一百文一串,共计八串。
      “四十八两零八百文。”赵铮报出总数,小心地将钱重新收好。这笔钱,是他们之前卖人参、卖药材、卖猎物、卖熏肉等一点点积攒下来的,是应对突发状况的底气。
      盘点完毕。
      当所有的“家底”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时,两人心中那份因战争消息带来的强烈紧迫感和不安,如同被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抚平。
      沉重紧张的气氛悄然消散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踏实和庆幸。
      阮玲珑坐在桌边,看着窗外阳光下随风摇摆的蔷薇,再想想山洞里那堆积如山的粮食和桌上的银钱,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。
      “铮哥,这么盘算下来,我们好像真的挺富足的?”
      赵铮也露出了这些天来第一个轻松的笑容,他走到阮玲珑身边,大手覆上她的手背,温暖而有力。
      “嗯,比镇上大多数人都要好得多。我们有吃有穿,有遮风挡雨的地方,还有这些活物和存粮存银。”他顿了顿,眼神深邃,“这深山,护住了我们。只要我们小心谨慎,守好这片地方,外面的风雨,暂时吹不到我们头上。”
      巨大的安全感如同温暖的泉水,浸润了两人紧绷的心弦。
      他们不再像刚听到消息时,那样焦虑地想着立刻要进山疯狂狩猎囤积。日子,似乎又可以回归到那种带着未雨绸缪意识的、有条不紊的节奏。
      该打猎时打猎,该采集时采集,该照料牲畜时精心照料。
      只是,每一次收获,每一次储存,都带着更深一层的意义,守护这份乱世中难得的安宁与富足。
      战争的阴霾依然悬在山外,但悬崖背后的木屋里,炊烟照常升起,桑树依旧青翠,蚕宝宝沙沙地啃食着桑叶。
      阮玲珑开始规划着去王婶家学习孵蛋的日子,而赵铮则拿起工具,准备加固一下木屋的栅栏。
      生活,在清晰的规划和充足的底气中,继续坚韧地向前流淌。
      深山的寂静,此刻是最大的庇佑。
      ——————
      这天清晨,山里的雾气还未散去,赵铮已经收拾好要带去镇上的猎物。
      他特意选了肥美的野兔和山鸡各两只,又包了几块上好的熏肉装进背篓,这些都是祥福酒楼掌柜最喜欢的货色。
      “玲珑,我走了。”赵铮站在院门口,回头对正在喂蚕的阮玲珑说,“我天黑前就能回来。你一个人在家小心些,别去太陡的山坡采药。”
      阮玲珑放下手中的桑叶,快步走到赵铮面前,替他整了整衣领。
      “铮哥,路上小心。要是镇上有什么新消息……”
      “我会打听清楚。”赵铮接过她的话,粗糙的大手轻轻握住她的指尖,“我很快的,等我回来告诉你。”
      阮玲珑点点头,目送赵铮高大的身影消失在晨雾中。
      自从老王带来和蛮夷打仗的消息后,两人格外关注山外的动向。虽然深山暂时安全,但乱世之中,多一分消息就多一分准备。
      山路上露水很重,赵铮的脚步却稳健有力。
      他一边走一边盘算着:猎物卖给祥福酒楼,顺便买些盐、糖和针线;最重要的是打听清楚战事进展,看看朝廷征兵到了什么程度。
      半天时间很快过去,当平安镇的城墙出现在视野中时,日头已经升得老高。
      城门口的守卫比往常多了几个,对进出人员的盘查也严格了许多。赵铮注意到墙上贴着新的告示,一群人正围在那里议论纷纷。
      “让一让。”赵铮挤进人群,定睛看向那盖着官府大印的布告。
      28
      第28章 舒展
      ◎带玲珑去镇上买红绸、置办新衣,正式拜堂成亲◎
      布告上的字迹工整清晰,对赵铮来说,读起来没有任何难度。
      通篇看下来,布告大意是说北方战事吃紧,朝廷已派庆王率大军迎敌,首战告捷云云。最后还号召百姓安心务农,不必惊慌。
      “听说庆王殿下亲自上阵,一刀就砍了蛮夷大将的脑袋!”旁边一个卖菜的老汉唾沫横飞地比划着。
      “可不是嘛!”一个背着柴火的妇人接话,“我表兄在驿站当差,前几日就听他传话,说庆王的大军威风神勇,那些蛮子见了'周'字大旗就吓得屁滚尿流。”
      “把蛮子赶走就好了,庆王能文能武,他出马这次我们铁定能赢!”
      赵铮仔细听着众人的议论,眉头渐渐舒展。看来朝廷反应迅速,战事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。
      他转身准备离开,却听见一个书生模样的人低声说道:“庆王固然英勇,可他只有一位掌上明珠,没有儿子继承爵位。若是战场上有个闪失……”
      “嘘!”旁边的人赶紧制止他,“你疯了,莫谈国事!庆王府的明珠郡主可是圣上亲封的,享食邑三千户呢。”
      赵铮的脚步微微一顿。
      明珠郡主?
      他隐约记得听父亲提起过,庆王确实只有一个女儿,是庆王妃难产生下的独女,她自幼被庆王视若珍宝。据说这位郡主生得貌美如花,琴棋书画样样精通,在京城贵女中首屈一指。
      摇摇头,赵铮把这些达官贵人的轶事抛到脑后。
      无论庆王有几个儿女,都与他这个深山里的猎户无关。
      他现在更关心的是,战事好转是否意味着赋税能减轻些,山下村民的日子会不会好过点。
      祥福酒楼的掌柜见到赵铮带来的猎物,眼睛一亮:“赵老弟,你可算来了!这几日镇上富户都抢着要野味,今日这价格我给你翻倍。”
      赵铮心中一喜,面上却不显:“掌柜的,可是有什么喜事?”
      “哎哟,你还不知道?”掌柜的压低声音,“庆王大败蛮夷,圣上龙颜大悦,下令各地设宴庆祝。咱们平安镇虽小,可乡绅们也想沾沾喜气不是?”
      原来如此。
      赵铮点点头,看来那位庆王确实打了胜仗。他一边接过掌柜递来的银钱,一边状似无意地问道:“那征兵的事......”
      “暂停了!”掌柜的拍着大腿说,“庆王用兵如神,说是不必再征调民夫。这下可好,村里的壮丁都能被遣送回家了。不过,秋粮税赋还是要提前缴纳的,士兵们总不能饿着肚子上战场。”
      这倒是个好消息。赵铮心里盘算着,等会儿顺路去老王家说一声。老王虽然不用服役,但他肯定惦记着村里那些被征走的年轻人。
      至于秋粮税赋提前,只要家里青壮年劳动力在,总不至于被饿死。
      离开酒楼,赵铮在集市上转了一圈,买了盐、糖、针线和一块柔软的细棉布。玲珑上次月事带都不够用,这布料正合适再多做几条。
      经过一个卖糖糕的摊子时,他犹豫了一下,还是掏钱买了两块。
      玲珑喜欢吃甜的,这糖糕外酥里嫩,她肯定喜欢。
      回程的路上,赵铮的脚步比来时轻快许多。战事好转,山下村民的日子就有盼头了。他和玲珑也能安心在山里过日子,不必担心流民或是官兵的骚扰。
      经过老王家时,赵铮特意停下来,把从祥福酒楼掌柜那里打听来的消息告诉了老王。
      老王喜出望外,非要留他吃饭。
      赵铮笑着婉拒,只说家里还有人等着。
      “你小子!”老王笑着拍了拍赵铮的肩膀,“啥时候请我们喝喜酒啊?玲珑那丫头不错,你可别辜负了人家!”
      赵铮耳根一热,含糊地应了几句就告辞了。
      他和玲珑虽然同住一屋檐下,但除了那两次意外亲密,一直恪守礼节。不是他不想,而是觉得应该给玲珑一个正式的婚礼,而不是这样不明不白地跟着他。
      山路蜿蜒,赵铮的心思却飘得老远。
      等秋收结束,家里的银钱也攒得更多了,他到时候带玲珑去镇上买红绸、置办新衣,正式拜堂成亲。到时候请老王一家做见证,热热闹闹地办一场。
      想到这里,他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。
      “铮哥,你回来啦!”熟悉的声音从前方传来。
      赵铮抬头,看见阮玲珑正站在山坡上朝他挥手,夕阳的余晖为她整个人镀上一层金边。她脸上带着明媚的笑容,右脸的黑斑看起来似乎淡了些。
      赵铮心头一热,快步迎上去:“怎么跑这么远来接我?万一遇到猛兽咋办。”
      阮玲珑指了指自己身后背着的弓箭,语气笃定道:“我的箭术是你亲自教的,还有什么不放心的。再说了……”
      “我这不是,等你等得心急嘛。”阮玲珑顺手接过他手中的包袱,帮他分担。
      “铮哥,你买了什么?好香啊!”
      “糖糕。”赵铮从怀里掏出还温热的油纸包,“喏,给你,趁热吃。”